> 本文为网络转载  三圆式站桩秦重三 秦重三先生是中国已故著名气功家。他曾向武术家王力泉先生过太极拳,也常与意拳家王乡斋先生切磋,交谊甚笃。他着有《气功疗法和保健》一书,并创立了闻名国内外的一派站桩功,以意领气,动静结合,盛行一时。该功法一般习练有郊者,在三四个月内即可完成小周天功,十个月内完成大周天功。对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人来说,习练前两种呼吸法即可。 姿势 1、两脚开立同肩宽,脚尖尽量向内站成一个圆形,两腿微屈,含胸拔背,即腰直,胸平,不挺不弯。 2、两臂抬起与肩平,肘略低于肩,作环抱树干状(以扩大肺活量为度)。 3、两手十指然张,弯曲如握球状,形似虎爪,两手心相对,相距一市尺左右。 4、头顶项坚。即头向上顶,意想上顶天,不偏不斜,项部直立,以血管和神经都不受弯压为准。 5、两眼微闭如垂帘,漏出一线微光,轻视两眉间或鼻端(也可平视远处一定目标)。眼睁太大,意念易受外界景物滋扰而散乱;眼全闭易于昏沉。所以微闭,易于思想集中,大脑入静(如图)。 练功有一定基础后,不一定要求采用某种固定姿势,根据要领锻炼即可。 呼吸及意守 1、长出气,即自然呼吸,先用口徐徐呼气,唇齿微合。等气出尽时,再慢慢地用鼻吸气。 呼吸时全身放松不用力,顺乎自然。呼气时,思想上好象自己站在水中一块木板上,可随意动荡。吸气时,又好象自己头上系有一根绳子,身体犹如凌空悬挂一样。双眼微闭,注视两眉中间部位,即目守“玄关”穴。 意守丹田。要求若有若无,不可过于紧张。初学者宜先采用分段 逐步放松法,通过诱导,初步达到放松入静,再将意念集中于丹田。 练习三十天左右之后,可接练下面介绍的潜呼吸法。 2、潜呼吸。上下牙齿松扣,舌舐下颚,以口呼气,呼气时小腹鼓起(与长出气的缩腹相反),肢体放松。吸气时,舌舐上颚,以鼻吸气,闭口,小腹收缩,同时足趾抓地,提肛。 吸气时,心想气由丹田经会阴、且门,沿督脉尾闾、夹脊和玉枕三关而达头顶百会穴和大脑。呼气时心想气由头顶经两耳颊分道而下,会至舌尖,与任脉相接,经胸部而降到丹田。气功术语称“阴阳循环─小周天”,即指一呼一吸的气息围绕人体上身循环运行一小圈。 呼气时用意识提示两臂以十分之三的力量向外撑张,吸气时则以十分之七的力量向内环抱。 通小周天后可练调息。 3、调息。呼气时舌舐下颚,嘴唇微开,气贯丹田,小腹鼓起,再沉气至会阴道,分支顺两脚而下,直达两脚掌心涌泉穴。吸气时小腹随之收缩,舌舐上颚,自涌泉提气顺两脚而上,气会且门,再提且引气上升经尾闾、夹脊、玉枕而达头部,再顺两耳前侧分下,会于舌尖,与呼吸时的气息相接,称之为“阴阳循环─大周天”。 呼气时全身松力,如大雁落下一般;吸气时肢体上引,如大雁起飞。所以呼吸功夫是最重要的一段,要求作到呼吸没有声音,绵绵不断,若存若亡。 通大周天约需一百八十天左右。 要求 1、内三合。即心与意合,意与气合,气与力合。心与意合,指思想的念头和意识的实施取得一致。意与气合,即以意领气,气随自己的意志而活动。气与力合,即当气下降时,内脏要随之松松弛;气上升,内脏随之紧缩,气与力的配合要一致。 2、形松意紧。意紧,即练功时从人体外部看全身并未用一点力,可是机体内部则通过呼吸运动使气血运行,不断地起着松弛和紧张的交替活动。形松,即由外形的肌肉放松,如肩、手、脚、胸、腹等的放松,而渐渐达到全身内部放松。 时间 开始每次5─10 分钟,以后逐渐延长半小时至1小时。 ------------ 附:浅谈三圆式站桩功法 (李春生)我是在1966年9月9日拜秦重三先生为师的。老师在北京中医医院气功科工作,老师教我练气功的基本功法,就是三圆式周天功法。秦老曾对我讲:“三圆式,这个姿势为站桩中应用最广泛的基本姿势。站立的方法是:脚穿布底鞋,选择一块松柏树林中的松软土地上,两脚左右分开,间隔距离与肩宽相同。两脚尖尽量向内站成一个圆形。两腿微屈,腰直,胸松,腹收姿势自然。两臂徐徐抬起与肩平,肘比肩稍低,作环抱树干状,以扩大肺活量为度。两手各指均自然张开,弯曲如握球状,形似小虎爪。两手心相向,距离约一尺左右,头自然向上顶,不偏不斜,项部直立,使血管和神经都不受压,两眼最好微闭如垂帘,漏出一线微光注视两眉间或鼻端;两眼平视远处绿色的松树亦可。眼太开,心思容易被外界景物滋扰散乱,大脑不易放松,入静;眼闭则易头昏沉,所以微闭。 所谓三圆是足圆、臂圆、手圆的意思。足圆是为使腰部保持平直,两脚稳稳抓地如树生根。臂圆和手圆是为了加强呼吸作用,并使气息运行直达手尖端。练习这一姿势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腿部、腰背、臂、手腕等肌肉的力量,使其发达坚韧结实。 每次站桩时间,开始时不必太长,7-8分钟至15分钟均可。等体力增进时,才逐渐延长到半小时或一小时,这样才能逐步见效,每天最好早晚各练一次,这样收效更大。 练站桩三圆式能使呼吸畅通,周身舒畅,头脑清爽,心田有愉快之感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守气养神 按:守气养神法,是崂山道长匡长修在一次访谈中说的。他说:“我年近八十,精神很好,我的健身经验是:时守浩然之气,常养虚灵之神,无事少说,闭目养神” 首先采守宇宙浩然之气。每天早晨,特别是每月的初一,初二,初三,十四,十五,十六这六天,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,面向南方或面向东方,站式或坐式均可,全身放松,静下心来;两臂两手从体侧向前方捧宇宙之清气入肺腑。两手捧气到头顶上方,转掌心对准百会穴,意想宇宙浩然清气,从百会贯入中脉,使大脑得到洗刷,增强活力,使胸,腹腔,心肝脾肺肾得到滋养。然后两手缓慢下落同时呼出体内之浊气,开始做3――9次,慢慢增加到21、36、49次。 在捧贯气时面带微笑,闭目内视,感到头脑清凉、胸腹内脏异常通畅,体内有一种清凉舒畅感。 其次:静坐观想虚灵之神。每天清静时,或晚上睡眠前,静坐用双盘,单盘,散坐均可,两手放在膝盖上,掌心朝上或两手小指交叉内外劳宫相合,按在小腹前,两眼微闭,意想:肚脐后面有一光点,由红变白,慢慢形成一个气球,在腹在轻微转动,先从左向右转21圈,再从右向左转21圈。然后向命门靠近,气光向两肾放射,使两肾感到温暖舒适通畅。然后又向肝区滚动,敢同时变成青色,在肝区向肝细胞,胆囊放射,使肝胆得到修复温养。然后又向心区滚动,青气变做一朵红云,罩住心区,云中似有金光向心肌、心血管放射,使心肌感到温暖舒畅,似乎吃了清凉药那样通畅;然后向脾区滚动,红云变成金黄色的彩气,向脾,胃,胰,十二指肠放射,脾区似有按摩时的感觉。使上腹部都感到舒畅;然后金黄色的彩气变成数朵白云,向肺区飘去,笼罩住两肺区,白云似乎有万道霞光,射向两肺的肺泡,气管,支气管,使气管内的浊气和异物,似乎在清洗,化解,排除体外,感到胸腔,两肺特别舒畅,然后白云变成兰色气球,沿着脊椎慢慢向命门滚动,使脊椎两旁温暖如春特别舒畅;气在命门和两肾区温养后,又向腹腔滚动,气变成白色,向下到会阴部滚动21次,使会阴部发热,气分两段,沿大腿内侧,到两膝气向关节放射,沿小腿内踝关节,气向脚趾每个关节放射,使两脚感到轻松,两股气在涌泉穴,似是而有一股浊气排出体外。然后,又有一股清气从涌泉穴向体内吸入,吸入的气在踝部分两股,一股从内踝的太溪穴沿小,大腿内侧入腹腔下丹田温养,一股从外踝的昆仑穴,沿小,大腿外侧入腹,胸,颈直走头部的颞颥部入头,感到头部有清凉感。 第三激发圣水,灌溉五脏。每日静坐,舌抵上腭,舌体在口腔中不断搅动,激发圣水,从人体生理上讲,口腔内有三对腺体,舌下腺,颌下腺和腮腺,它是分泌唾液的主要源泉,一昼夜能分泌1000至1500毫升。《内功图》说:“以候神水至,再漱再吞津,如此三度毕,神水九次吞,咽下汩汩响,百脉自调匀”圣水满口,用意念法,咽下以达保养五脏的目的。首先一口意想两肾,滋阴补肾,其次一口意想肝区,平肝阳,肝胆正常,再次一口,意想心区,降心火,心脏正常,第四口,意想脾区,养胃补脾,肠胃正常,第五口,意想肺区,清肺祛浊,两肺正常,舌体激发出的神水,在口味上是甘甜的,它可以消炎治病健身。 treesky 2023-01-26 上一篇: 救援模式使用DD包命令 下一篇: 育丹功!道家南宗养生第一功! 评论已关闭
评论已关闭